您的位置 首页 马克说

包河公园景色摘记

逛过两回包河公园。 两回去都不是专想拜谒包公的;溜溜转转走走,想看的就是公园。 残荷败落,却依然在水中坚持着最…

马克说的图片

逛过两回包河公园。
两回去都不是专想拜谒包公的;溜溜转转走走,想看的就是公园。

残荷败落,却依然在水中坚持着最后一点气力。
水边草木苍劲。
远处的玉带桥勾勒出曲线,倒影似的在水中映出另一半,画了个圆。

感觉很幸运。
两次去包河这块地方基本上还是陈旧的样子,没有被打造,也无包装。
这几十年来,凡被花大钱包裹一番的历史与自然景致,原生态、老味道败坏殆尽,鲜有例外。

公园是就着一个历史人物而建,由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安葬之地而得名。
它也留下一些神话传说。
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
像包拯这种级别的知识分子,过去在民间都被奉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人们便称它为“脚印塘”。
诸如此类的杜撰,投射出老百姓的冀望与景仰之心。

古代的粉丝对偶像的敬仰远比目下疯狂。
唐代有个白居易粉丝,浑身都纹了白居易的诗还配有图画,堪称人肉诗集,也算是开天辟地的新奇。
合肥的“包迷”把包河藕也拽进来,说此藕无丝,象征着包拯公正无私。
要捧你就“五花大绑”。

“野史”写得就有些随心所欲。
安徽合肥包拯的故里,包姓人家对嫂子极为尊重。这是因为民间传说青天大老爷包拯是被其嫂子救护并一手抚养成人的,没有嫂子就没有后来举世推崇的包青天。历史真相却不是包拯被其嫂子救护收养,而是包拯的幼子包綖是由包拯的长媳崔氏抚养成人的。

我第一次不去理会公园的历史掌故而只关注景色。而且,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的包公文化园,新建的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等,这些对自然景观的糟践都是在我去之后。

后来想,园中景色太像我童年经常去戏耍蚌埠的津浦大塘,尤其是玉带桥的那一笔。
简直是钩子,令我思绪展开。

包河公园早前给人的美感是其原生态的样子。
我到现在都坚信包装原生态是一种愚蠢。
国内的公园一大误区就是大多朝着江南园林的形态去美化,花圃、步道、亭阁,连河沿也要包装。
从审美上说,它是把微雕、盆景扩大化,包子稀饭都要变成美食。

这是对一种生态的侵害,是圈养,把刘姥姥打扮成贾母,另一种为所欲为。

这个残冬的清晨,包河质朴的韵味令人着迷。

就是那座小桥。
远远近近看它。
它的历史,我的童年,一起走过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不寐博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etsmarq.com/1689.html

作者: 马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