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马克说

“孝”字里面的阴晴圆缺

我不能看到一些人打着复兴国学的旗号,叫小娃穿着奇怪的“汉服”,集体跪拜在父母跟前,或是装模作样的给父母洗脚,童…

马克说的图片
我不能看到一些人打着复兴国学的旗号,叫小娃穿着奇怪的“汉服”,集体跪拜在父母跟前,或是装模作样的给父母洗脚,童声琅琅的背诵《弟子规》。
一见就忍不住悲哀,想哭天抢地。

稍读几本近现代历史书的就知道,现代文明跌跌撞撞的很艰难的在中国走到了今天,吃喝拉撒上算是小康了,文明的底色和外观尚有许多需要脱贫处。
前不久一些乡村还在抓厕所革命,要家家户户用上水冲厕所。
这就是文明的底色还需脱贫的例证。

有些人就是憋不住,试图借开历史倒车赚钱,打着“国学”旗帜将其变成商业卖点。
“开历史倒车”是文革时立的罪名,通俗解释是让我们吃二回苦受二茬罪。
遥想当年,茅盾、巴金笔下的少年、青年纷纷逃离了“家”;如今,我们要再把这些少爷送回“家”么?
相当于说,我们难道要弃水冲厕所而不用,再去蹲茅坑?

我其实算是个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听琴弄箫品茶,吟诵风月花草,得一分清闲而自在。
它里面有个自适的东西很对我脾性。
但若是哪位先生拿着教鞭命令我听琴弄箫品茶、吟诵风月花草,要我和他一起弘扬传统文化,我第一个要站起来反对他。
欢喜从来都不是由别人强加或是大道理引导出的。
也不能拿弘扬来搞绑架。

传统文化体量很大,也十分庞杂。
过去有精华糟粕说,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种简单的二分法问题很大。
它又不是个锅碗瓢勺,扔去什么保留什么,动动手就能成的事情。它就像一件旧家具,料子腐朽不堪用,花纹图案却极其精美,可它附着在木板上。
拿块新料子仿,修旧如旧就是弄出不味道来。
到最后这件家具只能欣赏,再不能实用。

每一种大的文化类型它都有其支撑点,中国传统文化支撑元素之一有个“孝”字,形成了体系叫孝道。它凝结在血缘关系里,由血亲始,带有相当的天然意味,它的令行禁止被赋予一种理所应当的必然。
过去叫“人伦”,和天理一样无可置疑,违背则必遭报应。

新闻学老掉牙的例子就是狗咬人和人咬狗的新闻价值区分,用在“孝”字上就是老子打儿子不是新闻,儿子打老子才是。
早100年,老子就是把儿子打残、打死都不是新闻;而儿子打老子则是大逆不道,耸人听闻。
儿子就是把老子误推倒都不成。
严厉的父亲,甚至不能容忍儿子用胳膊腿去挡他的拳打脚踢。

“孝”的要义在顺,孝顺须先顺,不顺则不尊,不尊就是逆,就是不道。最极端的说,你跟长辈在一起,闷着声或板着脸都不成,要陪着笑脸,问寒嘘暖,顺着给话。
这个顺很关键,它是稳固长幼秩序的基础。要孝必得顺,而且要顺到极至,父要子死,子就得从命。
这点最终成了人伦之纲要的头条。

“孝”如果仅仅是规范家庭关系并形成伦理类的东西,它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没有主流社会的推崇,它断难如此博大厚沉。
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里面有许多支撑治理的好东西;为什么很多统治者非常重视倡导“孝道”呢?缘由大家也该都清楚。

非常有意思的是,东方文化的缀合与柔软使得“孝”与助力统治的连接非常自然。我们仔细看这路径:它先是确立每个家庭内部的长幼关系(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然后扩展到夫妻、兄弟姊妹,形成了夫为妻纲的伦理以及孝悌理念;再扩展到社会的长幼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最后才是君臣关系。如果一下子就由父子关系转换为君臣关系,功利性太明显。
你稍许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这些关系都在强调一个同质:非常明确的主从关系。从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到为朋友两肋插刀,最终落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过是把长幼关系的“孝”,在兄弟姊妹中以“悌”字表达,在朋友关系中用“义”字来表达,在君臣关系中用“忠”字来表达。
它们都是由原点“孝”字发端的。

古人有时糊涂,他不明白“孝”字已经沦为“忠”字的奴仆,以为“孝”、“忠”可以并举,甚而发出“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叹。你仔细翻历史书看看,有几个帝王自己是孝子的?他倡导“孝”,就是要你孝顺般的愚忠于他。而说“忠孝不能两全”蠢话的,基本都是舍人子之孝,死于愚忠的,鲜有例外。

二十四孝图里面,有些是反人道、无人性的。
古代有些个混混为了获取名利,竟然真割自己身上的肉给父母吃,而父母也真敢吃,以此博取大孝的旌表,而且还不是一两个案例。
“孝”已经不是天然的情感关系,也不是根基于血脉的人性,它已经被异化。

任何事情反向思考都会有收获。
比如,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帮儒生要依从周礼,主张分封,反对郡县制,危害了他的国家治理。残暴的秦始皇,并非因反对传统文化、排斥儒生而为人不齿,烧书、坑埋读书人,这是反文明、反人道的大恶,叫“反人类罪”。
再比如,五四时的学子们为什么要砸烂孔家店,让德先生、赛先生登堂入室?他们并非要跟孔夫子本人过不去,他们要与镣铐他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些枷锁过不去。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不铲除,中国就是个破旧的老古董,永远被人欺辱。

一百年前为什么这么多青年会选择离家出走?光是包办婚姻这一条,就连鲁迅、胡适这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帅都不能幸免。
《弟子规》里有多少违背现代社会基本价值观的东西,破除它们,我们可是费了上百年的功夫。
我们还要它回来么?

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和传统文化并非全是源流关系,也不全是顺承关系。
我们如今取这个“孝”字,就是要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维系东方社会珍惜血缘关系的人情世故。现代文明也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确保中国式的人伦比如赡养父母的义务得以延续。
至于传统孝道包裹于其中的尊崇权威、孝敬单位领导等令人作呕的东西,留它作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不寐博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etsmarq.com/1708.html

作者: 马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