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马克说

这些年变来变去的理想

这近二三十年一路走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想。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也可能跟周边环境有关。也许两者都有吧。 最初,…

这近二三十年一路走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想。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也可能跟周边环境有关。也许两者都有吧。马克说的图片

最初,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周围的小朋友一样有些大致相似的理想。记得语文老师在让我写作文的时候,班里有95%的同学写的都是当老师,医生或者警察。有极个别见过世面的同学,想当自然科学家研究昆虫。我也是大多数同学里的一个,立志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感觉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我感觉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你很喜欢学习这个学科,研究这个学科,努力取得好成绩获得老师的称赞。甚至,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包括她的价值观,信念。当然,一个不好的老师,会对一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我深有感念。

在求学的十六年里,我也有幸碰到几个对我影响很深的老师。不过,那些不好的老师,在我的脑子里已经不存在任何印迹了。初中三年,我换了四所学校。这一年到镇里去读,那半年又去县城去读,又乡镇、城镇的,这么折腾,肯定是我父母想让我读好书。具体转学的原因不记得了。初中毕业,我终于以免去一半学费的成绩到我们城里最好最贵的一所高中去读书学习。就在这个学校,我有幸碰到2个很好的老师。一个是我的语文老师。记得第一节课,她自我介绍说,”我的父亲给我起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张英华”。然后转身,用简约,可爱,有趣的字体写在黑板上。从语言,从着装,从神情,我都被这个老师深深的吸引了。她个子不算高挑,但着装精致,干净利索,看上去端庄温婉。浑身透漏着一种大气,像她的名字一样。尤其喜欢上她的课,课堂轻松自由,没有一丝丝紧张的气息。还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课业负担很重,但她还是让我们看《红楼梦》电视剧,她说这样有利于理解课文,增强文学内涵。另一个也是一名女老师,带了我高中三年的英语老师,朱艳丽。她当时带课的时候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她极其富有热情,整天感觉不到她一丝丝的忧愁和烦恼,看到她就像太阳出来了一样温暖,她的声音也很甜,分析英语语法很细致,课堂气氛很活跃。最重要的是,她很会关心学生,我们有什么事,都会找她说。

老师们带了一届一届的学生,她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哪一点善意对某一个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读了大学后,接触的事物多了。我想立志当一名演说家。想当一名用正能量激励人,鼓励人的演说家。就像心理医生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一样,想用演说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当我看到那些演说家在台上振臂一呼,台下群集响应。此时此刻,令人振奋,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信仰,我们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他。跟着这个理想,我去图书馆看演讲方面的书,在网上查别人的演讲视频。我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用我的声音,用我的语言,去影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人。这一段就像一个梦一样,就在我毕业那一年彻底被抛弃在墙角。因为它不契合实际。

后来,我踏入社会。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一个团区委作了两年的志愿者。这期间从校园走进机关大院,我发现真的和我上学的时候不一样。学校的时候说一是一,但在社会上说一可能是二,甚至可能不是个数字。经历的种种,我的理想是想当国家总理,像朱镕基总理那样。我想铲除这世界上所有的不公平,我想打破这固有的人际关系,我讨厌阿谀奉承的小人,也讨厌无所作为的废人,更讨厌为非作歹的坏人。我发现我越长大,看不懂的事越多,在读书的时候,我以为我全都会了。越长大,我发现我的三观与我经历的事情不符合。官员们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么,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老师们不都是教书的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没有师德?滴水之恩不应该涌泉相报么?为什么还有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看到这个人挺好的,为什么真实那么令人不堪?我一直不放弃学习,不放弃健身。我想一步步的实现我的理想。

后来,我真正的踏入了体制内。但我的理想变成了想当一个书店的老板,带奶茶屋的那种。因为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改变自己尚且不易,更何况改变别人,更别说改变周围的环境了。我所期望的团队是拥有共同的信仰,真正的在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我们能拧成一股绳,同进同退,共克时艰。对不好的,固有的东西做出一点点改变都很困难。我们不仅是同事,是战友,更是朋友。我们向共同的目标奋进,而不是推诿,暗斗,演戏。慢慢慢慢发现我自己就像一直蝼蚁,面对一堵墙,永远无法逾越。我越是挣扎,体制的牢笼把我束缚的越紧,让我动弹不得。我每天都在寻找我工作的意义我可能要退出了,但退出是不是就是逃避?是不是就是逃兵?

我也可能最终被规则改变。

我所期待的新世界何时才能到来?

不是说只要坚持就能到达目的地?这种坚持有意义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不寐博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etsmarq.com/1490.html

作者: 马克

返回顶部